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三板的资本盛宴
新三板的资本盛宴

新三板的资本盛宴目前,企业、券商、地方政府等各方利益并未能有效激发资本市场的参与热情。对于PE/VC来说,新三板的流动性对目前困在堰塞湖中的资本体量根本是杯水车薪眼下,将新三板扩容至全国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最为火热的新兴事物。

820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NEEQ)召集全国各家券商在北京召开闭门会议。会议上,NEEQ负责人表示,等到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后,将推出优先股、私募债和可转债等多种再融资工具;鼓励新三板公司在挂牌的同时再融资。

据消息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推进速度,预计新三板扩容方案将在9月底、10月初出台,“主要是NEEQ还在抓紧自己的交易系统建设,不过已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到目前为止,新三板挂牌企业共有306家,排队挂牌的企业已经超过了200家。国务院8号文赋予了新三板场外交易市场中,唯一一个“股东人数可突破200人”的待遇,并可实现“T+0”的交易制度。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三板市场不仅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新三板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未来最重要的融资渠道,甚至预示着中国的纳斯达克向我们走来。

但不容忽视的是,新三板扩容的繁荣景象背后,企业、券商和地方政府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企业的目的是融资,券商的目的是中介费用,地方政府的诉求则是政绩、财政、GDP,在各自的利益诉求下,作为中小企业最重要融资渠道的新三板,能否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

新三板是把双刃剑

据调查显示,“新三板”拟上市企业多为经营规模不大、营业收入有限、利润尚待进一步提升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对资金需求较为旺盛。但是,他们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难以达到金融机构准入的“条条框框”。而“新三板”门槛相对较低,对于企业盈利并无硬性要求,并且所属园区会有相应的补贴政策,这为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提供了一条差异化融资渠道。而且本身可实现挂牌股份转让交易、定向增资,也可以在该平台进行有关并购(包括资产和股权并购)行为等资本市场行为,对于企业开拓融资新途径有很大帮助。

“我们的矛盾是市场潜力很大,但资金缺少。如果能够顺利在"新三板"上市,对于扩展企业融资渠道,规范企业经营,体现企业价值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一位即将挂牌的企业老总告诉笔者。

但是,从企业的角度看,除了增加运营成本,包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信息披露成本外,还可能会因信息公开造成的利润空间被挤压。

上新三板融资的速度比VC/PE慢,实际的融资额小,估值也不高。主要的问题是流动性差,目前挂牌212家,去年年底200家,去年只做了638单,融了5.8亿人民币,平均每单不到一百万元人民币。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投入新三板公司的资金在短期内不可能收回,即便收回,投资回报率也不会太高。退不出去,融资必然有问题。

上新三板进行股权融资,企业信息逐一公布,没有神秘可言,管理者精力分散, 更有来自投资者的压力,对于成长中的企业来说实在是未知祸福。

可见,上新三板是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何时面向投资者共享成果,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地方政府过度重奖

在本轮新三板挂牌的浪潮中,各地政府以及所属高科技园区仍然一如既往地充当主力推手,除了办公用地(用房)、水电、科研经费支持外,各地政府更普遍给予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企业120万至200万不等的直接补贴,这一补贴完全可以涵盖包括券商、会计、法律等所有中介成本。

与各地政府对企业A股上市的重视程度一样,地方政府对成功登陆新三板的企业进行适度奖励以表彰先进。但是,地方政府如果对企业过度奖励,包揽下企业所有的挂牌中介费用,甚至在企业成功挂牌后,每年仍然拥有各种名目的财政补助,不仅会对地方财政的分配造成不公平,更会扰乱资本市场自身的识别功能。

事实上,我国当下的地方财政并不乐观,大多数城市的负债率已经超过100%。在实体经济整体税负仍然高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仅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进行重奖,并给予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必然会相对挤压其他实体企业的政策资源,对于其他实体企业来说是有失公平的。

受地方政府对新三板挂牌企业重奖的利益驱动,诸多本不具备挂牌条件以及上市条件的企业,往往会通过虚假财务报告,实现新三板挂牌的目的。这部分企业很可能像A股的上市企业一样,极易变脸,一旦挂牌成功后,业绩往往立刻跳水。

券商的新生意

对于券商等中介机构而言,新三板是IPO关闸后转向的新业务。

一位券商向笔者表示,推荐新三板项目挂牌是微利的,推介费用大概100万元,3个人团队成本估算5080万元,主要靠挂牌后的定向融资赚钱,这部分佣金要由券商和企业面谈,融资越多、佣金越少,水平在1%6%不等。有些券商把希望寄托在做市商制度退出后的新业务品种,如做市商、融资业务、IPO业务、经纪业务等。

在新三板业务推进之际,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个别券商的灰色动作,比如主办券商如火如荼的新三板的队伍建设,个别主办券商号称自己有一、两百人的新三板团队,实际上一半是从营业部拉来充人数的。还有一些券商为了壮大新三板团队人数,招聘的新人中甚至包括PE、私募、银行的多背景的年轻从业者。这些都为未来主办券商在新三板业务的质量上埋下隐患。

不过目前,监管部门已经表态,“不支持一些主办券商将营业部人员拉来充数,营业部人员不能直接参与新三板项目。”

对于律师事务所来说,新三板业务也是IPO关闸后退而其次的选择。一位律师告诉笔者,“新三板项目的工作量多,但是钱少。一些律师因为IPO关闸没项目做,专做新三板,总比没有事情做强。”

有专家认为,“新三板业务较IPO较为容易,技术含量不高,上手较快。新三板企业鱼龙混杂,但是,科技园区强拉着企业进行封闭式培训,要求企业上新三板,真的有那么多企业需要挂牌或者具备挂牌资格么?”

目前,新三板还处于被政策选择、尚未被市场认可的尴尬境地。目前新三板已然被热炒的估值,现在即便投场外十几倍市盈率的IPO项目,各家都要抱着赌一把的心态,何况是定增到30多倍的市盈率?

业内流传,已经有好几个针对新三板发起的基金因为在投资人那儿融不到钱而流产。

新三板较高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堵死了PE/VC的作为买方的入场意愿。新三板市场的高估值吸引了寻找退出渠道的机构。但沪市深市二级市场有以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放心保)系以及散户等形成的庞大接盘群体。新三板难以吸引到接盘者,无法形成有效的流动性。

一旦登陆新三板,所有项目的财务数据也要求更加透明完善。从PE/VC的角度来讲,退出难题没有解决,所投项目的财务还要被强制始终,即便未来有机会转板,相对于直接登陆主板、创业板来说,其在企业估值的可操作性上也大大降低。

也有投行人士表示,“新三板如此大干快上,会不会走上先大局违规,后重手治理的老路?”有专家表示,中国并购市场正在日渐成熟,一旦IPO重新开闸,新三板仅有的一点吸引力可能也会被一举摧毁。

目前,企业、券商、地方政府等各方利益并未能有效激发资本市场的参与热情。对于PE/VC来说,新三板的流动性对目前困在堰塞湖中的资本体量根本是杯水车薪。

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不惜放弃一部分财政收入,甚至倒贴;券商为了后续融资,利薄也要接项目;监管层不断出台政策利好。但是,一旦发生逾期落空,券商热情冷却,地方政府取消补贴,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纳斯达克”市场会怎样?

总之,把新三板建成中国的纳斯达克,做大中国的场外交易,建立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是我国监管部门需要智慧与勇气去逐步推进的。但目前,新三板要想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解读亚投行融资机制 下一篇:浅谈软件测试策略